2022年食品检测关键词:更简便、更快速、更精准、更强大
作者:Wes Shadow,珀金埃尔默食品业务全球市场和产品经理;姚亮,珀金埃尔默中国食品行业经理
尽管疫情为包括食品在内的各行各业带来了一种不断变化的“新常态”,然而在纷繁复杂的食品市场中,有一点始终不变:食品安全和质量检测作为保证食品链完整性的重要一环,将持续在符合法规要求、保持食品加工的正常和高效运转,以及满足消费者日益提升的美食需求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技术趋势来看,2022年,食品检测市场有一些值得关注的趋势,包括快速便携的检测仪器和方法、自动化的工作流程、更简便的操作,这些都将在2022年得到更为明显的呈现。
快速、便携式解决方案加速检测流程
新一代快速、可靠的“现场检测”技术将迎来更迅猛的发展。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近红外(NIR)和红外(IR)技术为食品检测提供了便携、易用和稳健的解决方案,能够在食品链的前端和重要节点上,提供快速、可靠的检测结果。比如在牛奶收集点,简单的按钮式红外分析仪仅需45秒就可提供脂肪、蛋白含量以及掺杂物筛查的实时结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在现场确定其价格、质量和安全性。
新一代乳成分分析仪在45秒内即可提供脂肪、蛋白含量以及掺杂物筛查的实时结果,让食品检测更简单快速。
便携快速的食品原料筛查方案还包括胶体金试纸条和手持式读数仪。在粮油行业中,胶体金试纸条为粮食的安全检测提供了一种直观的工具,可以在约6分钟内确认真菌毒素是否存在。
以往非常传统的高科技分析技术也正越来越多地走出实验室来到检测现场。操作简便快速的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GCMS)的应用已在成倍的增加,例如对于市场中销售茶叶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安全性。
这些类型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让非技术人员在实验室以外的环境中,便捷高效地完成精确的分析,还能让食品原材料在进入到加工链之前就得到快速检测,杜绝食品品质和安全风险。
在野外同样可以提供高灵敏度检测的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orion
自动化和流程监控持续迎来迅猛发展
自动化技术在食品、饮料检测中的应用预计将持续增长。通过将检测过程中那些劳动密集且相当耗时的步骤(例如样本制备)加以自动化,就可以简化LC/MSMS (液质联用)等重要分析方法的流程。通过与集成的实验室软件和试剂/标准试剂盒相结合,设定后便不用再管的 “一劳永逸” 式分析日渐成为现实。
在线的生产过程监控仪器也越来越多地为食品生产企业所采用。例如,在多条产线上同时安装在线近红外仪器,并实时将检测数据向中控室反馈,提供对工艺流程中多个参数的实时测量结果。无论是监控某个批次还是持续生产过程,这些近红外解决方案都能提供运行的完整分析数据,有助于确保一致性、减少浪费和停机时间、同时优化产量。
这些自动化技术还有助于减少潜在的人为失误,以及产品在实验室中等待检测结果的滞留时间。
珀金埃尔默DA7440近红外分析仪应用于薯片生产线,提供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
简单易用,人人都能轻松上手
除了在功能上的不断提升,易用性和低维护需求也将是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势。一键式专用分析仪、更直观的软件和更友好的用户界面将继续成为2022年的趋势。通过简化流程,食品检测与分析这项工作无须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完成,工厂的操作员就可以轻松开展,而且最新一代的软件提供易于解读的结果,无需大量培训即可进行分析和决策。
同样重要的是仪器易于维修的特点。不断加强的仪器智能化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减少维护频率,还可减少维修过程中仪器的关机时间。当检测结果对于保持车间或生产线运行至关重要时,低维护需求意味着可以带来更长的运行时间、更低的拥有成本、更短的生产中断。
食品检测市场前景广阔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而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符合监管要求、满足消费者的期待,是不变的追求,因此掌握食品安全、质量和生产流程的数据信息,至关重要。对于大量的检测和分析仪器提供商而言,市场潜力巨大,但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则需要不断的创新,推出更多快速、精准且易于使用的仪器和方法,来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做他们最擅长的事情——生产消费者负担得起、美味、营养、安全的食品。
关于珀金埃尔默
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打造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公司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珀金埃尔默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珀金埃尔默拥有约150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90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20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3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