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化工仪器网-质谱网-企业动态列表-禾信SPAMS登环境核心期刊!揭示大气颗粒中咪唑类化合物的昼夜变化特征

禾信SPAMS登环境核心期刊!揭示大气颗粒中咪唑类化合物的昼夜变化特征

2022-05-20 11:24 来源: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大气颗粒物中的咪唑类化合物是棕色碳的组成部分,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具有吸光性,影响大气辐射平衡,同时还可作为光敏剂诱发光敏反应,影响大气颗粒物的老化过程,而且部分物种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因此对于大气颗粒中咪唑类化合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气候、环境与健康意义。
然而,受限于研究手段的低时间分辨率,当前对于实际大气中咪唑类化合物快速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认识尚浅,仅有少量研究分析了大气中咪唑类化合物的浓度变化,难以深入探究其环境、气候效应。


图片


近期,中科院广州地化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胡晓东与导师毕新慧研究员和张国华特任研究员等人使用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PM2.5在线源解析质谱监测系统(SPAMS)开展了长时间的外场观测研究,采集了近1千万个颗粒物的质谱信息。研究人员在排除潜在干扰质谱峰后,首先识别出单颗粒质谱中6类咪唑类化合物的特征峰,分析了咪唑类化合物的混合状态、昼夜变化,并探讨了前体物、相对湿度和O3等因素对咪唑类化合物变化特征的影响。


图片
PM2.5在线源解析质谱监测系统





研究结果揭示了大气颗粒中咪唑类化合物受光化学驱动的昼夜变化特征。针对咪唑类化合物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它们呈现显著的昼夜变化特征:低值出现在13:00左右,峰值出现在傍晚(图1)。对比分析晴天和阴天含咪唑类颗粒物的昼夜变化后,指出光化学反应是咪唑类化合物昼夜变化特征的主导因素。与之相吻合的是,咪唑类化合物变化特征和光化学反应强度标志物O3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分析均表明前体物和光化学反应强度是晴天大气颗粒物中咪唑类化合物变化的控制因素(图2)。
此外,实验室模拟咪唑类化合物的直接光解和OH自由基光氧化反应结果同样支持这一推论。

图片

图1 咪唑类颗粒昼夜变化的概念图

图片

图2 含咪唑类化合物(IMs)、甲基咪唑(MIM)、乙基咪唑/二甲基咪唑/咪唑-2-甲醛(EI/DMI/IC)和联咪唑(BM)颗粒在晴天和阴雨天的昼夜变化


本研究对于咪唑类化合物的单颗粒质谱识别可为在线追踪大气颗粒中咪唑类化合物的形成及演化提供技术支撑;关于光化学驱动的变化特征可为进一步评估咪唑类化合物的大气寿命及其环境、气候效应提供参考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图片


文章来源: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