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s气质联用仪的工作原理和校准方式
2025年04月25日 09:36
来源:天美仪拓实验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气质联用仪(GC-MS)通过结合气相色谱(GC)的分离能力与质谱(MS)的鉴定能力,实现对复杂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高效分析。其核心原理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 气相色谱分离
- 分离机制:样品经气化室汽化后,由载气(惰性气体,如氦气)携带进入色谱柱。色谱柱内壁涂覆的固定相与流动相(载气)共同作用,使不同化合物因吸附-解吸特性差异实现分离。通过程序升温(逐渐升高柱温),挥发性组分按沸点顺序依次流出色谱柱。
- 关键参数:分离效果受色谱柱类型(如毛细管柱)、柱温、载气流速及分流比(不分流/分流模式)影响。例如,毛细管柱因其高比表面积,可提升分离效率。
2. 质谱鉴定
- 电离与分析:分离后的组分进入质谱仪离子源,在电子轰击(EI)或化学电离(CI)等条件下被电离为带电离子。离子经质量分析器(如四极杆、扇形磁场或飞行时间分析仪)按质荷比(m/z)分离,最终由检测器(如电子倍增器)生成质谱图。
- 特征信息:质谱图通过分子离子峰(M⁺)和碎片离子峰提供化合物的分子量及结构信息。例如,EI源产生的特征碎片谱可用于数据库比对鉴定。
3. 联用协同:GC分离后的单一组分进入MS,计算机通过总离子色谱图(TIC)记录所有离子强度,实现定量分析;同时通过质谱图匹配进行定性分析。这种协同显著提升了复杂样品中痕量VOCs的检测灵敏度。
校准方式
为确保GC-MS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需定期校准仪器,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1. 质谱调谐
- 目标:优化质谱仪的分辨率、灵敏度及质量轴准确性。
- 方法:使用标准物质进行调谐,调整离子源电压、电子能量(如EI源70 eV)等参数,使质谱图的分辨率、信噪比(S/N)及质量准确性(通常±0.3 u)达到要求。
2. 色谱柱性能验证
- 柱效测试:通过分析标准混合物(如烃类、醇类等),检验色谱峰的分离度、对称性及理论塔板数。若峰形展宽或分离度下降,需更换或再生色谱柱。
- 保留时间校准:利用已知保留时间的标样(如苯、甲苯),验证色谱程序升温的稳定性。保留时间偏差需控制在±0.5%以内。
3. 标准物质定量校准
- 外标法:配制不同浓度的VOCs标准溶液(如苯系物、卤代烃等),建立浓度-响应值标准曲线,用于实际样品的定量计算。
- 内标法:添加内标物(如氘代化合物)至样品中,通过内标物峰面积校正仪器波动,提高定量精度。适用于复杂基质样品。
4. 重复性与精密度验证
- 操作:对同一标准样品进行多次进样(如7次),计算保留时间与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通常要求RSD<5%以证明仪器稳定性。
5. 系统适应性测试
- 指标:包括信噪比(S/N≥5:1)、检出限(LOD)、定量限(LOQ)等。例如,VOCs的LOD通常需达到pg/μL级,通过注入低浓度标样验证。
三、技术指标与注意事项
1. 技术指标
- 质量范围:45–300 u(常规有机化合物覆盖);
- 质量分辨率:≤1.0 u(四极杆模式);
- 定量重复性:≤15%(复杂样品)。
2. 操作注意事项
- 环境控制:实验室温度湿度需稳定,避免仪器漂移;
- 维护清洁:定期更换进样口衬垫、清洗离子源,防止交叉污染;
- 数据记录:完整记录校准参数、标样批号及测试结果,便于溯源。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