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毒素高峰期的海虹、织纹螺慎食!
导读
海鲜是不少人都喜欢的美食,如今正是春暖花开之季,踏春游玩时与亲朋好友一起大快朵颐,岂不美哉!然而,“五一”假期,CCTV等各大媒体报道了河北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发布的关于食用海虹的预警通告:《海虹近期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 食用易中毒》。通告显示,每年3~6月份是海虹毒素高峰期,近期检测结果中海虹体内所含麻痹性贝类毒素已经超出安全*两倍以上,如果食用极易引起中毒。当下也是织纹螺生产的旺季,每年4~9月份是织纹螺毒性*的时候,福建省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也于近日发布提醒大家外出用餐切勿食用织纹螺,以免发生意外。看来,海鲜虽美味,也得谨慎食用呀,要避开毒素高峰期才能保证安全。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贝类中的毒素。
什么是麻痹性贝类毒素
其实贝类海洋生物本身没有毒,其毒素基本都来源于其摄食的赤潮中的有毒藻类。常见的赤潮藻毒素有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和失忆类贝类毒素(ASP)等,其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被认为是事故发生频率最高、分布*、危害程度最大的一种,尚无特效的解毒方法。
麻痹性贝类毒素为水溶性四氢嘌呤三环类化合物,基本结构为含有2个胍基的多叠六元环(下图)。根据结构中R基的不同,目前经研究鉴定的PSP组分已有50多种,但在水生贝类中分离提取的主要包括4类,即氨基甲酸酯类(STX、NeoSTX、GTX1~4)、N-磺酰氨甲酰基类(GTX5~6、C1~4)、脱氨甲酰基类(dcSTX、dcNeoSTX、dcGTX1~4)以及脱氧脱氨甲酰基类(M1~5)。其中,STX是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性*且危害最大的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结构
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解决方案
● 检测仪器 ●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与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联用系统。
岛津超快速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
● 样品前处理 ●
参照GB 5009.21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中的样品提取和净化方法。
● 主要方法参数 ●
● 标准品色谱图 ●
STX:石房蛤毒素、NEO:新石房蛤毒素、GTX1~5:膝沟藻毒素1~5、dcGTX2&3:脱氨漆沟藻毒素2&3、dcSTX:脱氨石房蛤毒素
小结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性很强,摄入1 mg就可致人死亡,且一般加热不会使其毒性失效,尤其需要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作为食品安全检测的捍卫者,岛津公司一直关注国内外行业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及时提供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针对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GB 5009.X-2016各种基质中毒素检测的标准方法,岛津分析中心参考法规和标准,开发了各类生物毒素的不同检测方法,已推出《生物毒素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期望对您有所帮助。
识别二维码下载《生物毒素检测整体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