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药典系列-对标标准中药农药有毒有害物质控制标准
2016年6月29日,岛津登陆中国市场的ICP-MS产品ICPMS-2030正式发布。由于某些原因,岛津的ICP-MS产品一直没有投放中国市场。其实,岛津公司早在1986年就推出了ICP-MS仪器,至今已有30年的发展历程。而ICPMS-2030是岛津公司的第三代ICP-MS产品。岛津ICPMS-2030的推出,让中国分析工作者又多了一种选择。
ICPMS-2030
ICPMS-2030突出的特点是具备助手功能的智能化软件,分别缩短建立方法与数据分析的时间,使效率大大提高。方法开发助手基于内置的全元素数据库,自动选择的质量数和内标元素,并自动给出校正曲线样品的浓度范围。诊断助手能自动检查存在的干扰,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
另一个特点是采用了*的Mini矩管,将氩气的消耗量控制在同类产品的二分之一左右。而且,ICPMS-2030可以使用纯度为99.95%的氩气,相对来说,99.95%的氩气的价格要便宜些。ICPMS-2030通过采用Mini炬管系统、Eco模式和99.95%纯度氩气即可运行三种手段,降低了仪器的运行成本,其运行成本低于常规ICP-MS的30%。ICPMS-2030这一“低运行成本”特点正是代表了目前分析仪器向着节能降耗“绿色”方向发展。
目前,中国市场上其他ICP-MS供应商的新品发布情况如下:珀金埃尔默于2014年推出Nexion 350,安捷伦2014年推出单四极杆的7900,德国耶拿2015年2月推PlasmaQuant ICP-MS,而江苏天瑞仪器于2014年将原ICP-MS 2000升级为带有碰撞反应池的ICP-MS 2000E,2015年10月聚光科技推出了Expec 7000。还有,收购了GBC的东西分析即将推出等离子飞行时间质谱仪(ICP TOFMS)Optimass 9600。
近年ICP-MS仪器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由于碰撞/反应池系统和三重四极杆的出现,光谱干扰被有效地降低;微流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等离子源的改善,使得样品的需求量更低、进入质谱系统的样品基体量更少,并且在单细胞分析领域表现突出;微电子学的进展使仪器具有更快的数据采集速度并改善了数据的存储,从而使得痕量级别的分析成为可能。时至今日,ICP-MS本身已经足以应对超痕量级别的分析,制约许多分析的瓶颈反而是来自于样品的前处理步骤,新型的、综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仍然必须继续加以发展。
ICP-MS热点应用研究领域
ICP-MS仪器技术的发展也推动着应用领域拓展。ICP-MS在金属组学、形态分析、纳米颗粒分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纳米颗粒分析:由于关注纳米颗粒对健康和环境潜在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制造过程当中对其加以表征等,使得它的表征方法开发进展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由于ICP-MS强有力的技术能力使之可对应ppb级别的纳米粒子浓度、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的测试,使得ICP-MS走在了这些方法的前沿。
虽然ICP-MS是一种强有力的技术,但纳米颗粒分析对于当前的仪器设备仍然是个挑战,仪器制造商们也在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能力。例如,驻留时间被努力地做到50微秒,亦即每秒钟有20000次独立的测量。这使得实时的单粒子信息采集成为可能,并由此可提供纳米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粒径分布等信息。
金属组学:金属组学是近年来发展的一个“组学”领域,它着重关注于生物系统如人体当中金属的作用,包括必需金属如铜、铁、锌或钼等供给不足的影响,或者过量有害元素如砷、铬或镍所造成的危害。
ICP-MS仪器上的多项进展,有助于金属组学的持续发展,反过来说,ICP-MS在金属组学研究领域有着好的机会。此外,医学领域的应用不断地涌现,其中LC-ICP-MS连用技术可用于鉴别那些用于标记和替换的金属——在这之前这类金属的检测则依赖于传统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形态分析:形态分析是ICP-MS的另一项重要应用领域,而且它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期望一些有毒有害元素(例如食品中的砷和水中的铬)受到管控的领域。在形态分析当中,ICP-MS与其他的分离技术连接。随着LC、GC、IC联用ICP-MS的接口和软件的不断改进,再加上ICP-MS容易定量和谱线比较简单的优势,使得ICP-MS在形态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色谱和ICP-MS连用时,ICP-MS具有一定程度的耐盐性。这使得LC-ICP-MS的分析方法具有稳健性、可重复以及低达亚ppb的检出限等特点。此外,当使用LC-ICP-MS来做形态分析时,检测器仅对金属/非金属元素有信号的响应,那些经过消解的有机成分则不会有相应的信号干扰。这使得一些复杂样品——从生物类样品如尿液血液到食品如大米和海鲜的分析变得简单。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